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精神,紧扣《太阳集团7237主页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加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
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以系为单位,确定2门以上专业课程为示范课程,通过定期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二、促进学生刻苦学习
坚持从严治教,依法依规加强教学管理,对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依规制止;改革考试形式,扩大采用计算机和网络考试的范围,推进课程考试方式多元化改革。强化学习过程考核,鼓励教师对学生定期开列专业书单,对学生学业合理增负。实施“第二课程成绩单”制度,鼓励符合条件的学生积极报考“世承班”、选择辅修专业、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增强创业就业能力。
三、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完善老中青传帮带机制,教授和课堂教学能手要指导1位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课堂;新入职青年教师第一年必须跟随指导教师随堂听课,每周不少于1次,提升教学基本能力;新入职青年教师必须担任本科生班导师,了解学生专业知识需求;支持年轻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企业挂职锻炼、岗前培训等,每年选派3-5人到企业挂职或出国访学研修,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支持专业相近的教师组建课程组、教研组等教学教研团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打造金课。
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以“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六要”为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师德考核机制,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严格执行职务职称晋升师德师风把关制,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五、打造一流本科专业
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依托,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积极探索新文科建设,依托校企产教融合、国际合作办学等途径,推进“专业+专业”、“专业+语言”、“专业+市场”复合型专业建设,推动师生掌握复合型专业知识、开展跨专业学习研究,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推动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发展,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托项目课题、企业资源、专业竞赛等开设研究方法类、专业前沿类、行业前沿类、实践探索类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互为补充,提升课程内容的延展性和专业知识的开放性,提升学生基于专业知识的创新创业水平。
六、加大课程建设力度
举全院之力参加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着力打造3门以上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金课”。高标准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落实课程设置要求和标准。高要求统筹更新课程教学内容,要以系为单位统筹课程开设,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45岁以下教师至少上2门课(不含校选课),每门课至少2位教师上(要考虑年龄差),确保课程开设的延续性、稳定性和可比性。高水平对接行业要求,依托合作企业等,通过挂职、考察调研等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积极聘请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管参与课程设计或专题教学。推动高水平教材编写使用,鼓励编写既符合国家需要,又体现个人学术专长的高水平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育人功能。
七、构建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
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开拓行业顶级企业实践基地建设渠道,改进实习运行机制,提升实习质量,确保每名学生大学期间具备1-2次在国际国内顶级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强化科教协同,建立科教融合、相互促进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推动本科学生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教师科研课题、各类团队项目和专业竞赛项目,支持教师和本科生双向互选开展相关研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发动学院教师访学资源,拓展国际合作办学渠道,力争20%以上学生能到国(境)外交流深造。
八、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加强课程模块教学团队、课程组建设,打造院内外、校内外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在原有监督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创新性构建班导师、科研导师和创新创业导师的“3导师模式”;设立“@院长+”“和教授一起读经典”“教授面对面”等“N种第二课堂”。积极推行小班制、“大班授课,小班指导”“讲座+指导”等教学组织模式,提倡参与式、案例式、研讨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开设研究性、项目制课程以及跨学科课程,鼓励探索系统性、研究性、探索性、开放性等教学模式。
九、完善质量保障评价体系
加强课程标准建设,对备课、讲授、课程实验、项目、案例、考查考试、网上资源建设等教学主要环节提出基本要求。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督导检查、院领导听课的督促作用,积极推进各类信息化平台辅助教学和管理。强化质量评价结果运用,提高讲学质量综合评价在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奖方面的权重,加大对教学业绩突出教师的奖励力度及对有教学事故教师的惩罚力度,对连续3年综合评价倒数第一者给予停课处罚,并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处罚。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加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参与本科教学与改革,孵化一批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成果。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跟踪调查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加强对反馈信息的分析、利用,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从输入端到输出端形成闭环。
十、强化主体责任和经费保障
加强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领导,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把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纳入重要议题并研究部署。学院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本科教学专题会,院长是本科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副院长、各系主任对本科教学工作承担直接责任,各教研室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教学研究活动。教师是教学任务的落实者和执行者,对具体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过程承担直接责任。学院设立课堂教学质量专项支持经费,对上述各条中涉及课程建设、质量提升的具体项目给予适当经费支持或奖励。